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数据应用效果,提高医疗机构数据质量,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医院逐渐完善了业务流与临床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医院信息系统(HIS)逐步整合与集成,极大地丰富了临床数据的采集。但在数据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数据不可用、不好用、不够用的问题。本研究共纳入31家电子病历评级为高级别(5级及以上)的医院,分布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分析了2018年-2020年高级别(5级及以上)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总结了共性问题,剖析了原因,以期为数据质量治理提供参考。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
31家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完整性、一致性、整合性、及时性4个维度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数据完整性全部满足标准要求的仅3家(9.68%);数据一致性全部满足标准要求的仅5家(16.13%);数据整合性全部满足标准要求的仅4家(12.90%);数据及时性全部满足标准要求的为24家(77.42%)。其共性问题见表1。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共性原因是基础系统不统一,建成后未真正投入使用,且使用者未关注到数据层面而忽略了数据价值。
(1)意识方面。一方面,医院管理者缺乏数据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数据录入人员缺乏数据质量意识。
(2)系统建设方面。业务系统间存在孤岛建设问题,各系统间缺乏联通性。此外,信息系统的不稳定性、数据回滚机制不健全、旧系统再造业务流程困难等也会造成数据质量问题。
(3)系统应用方面。系统缺乏数据质量控制是数据质量特性系数未达到100%要求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信息系统缺乏对数据质量必填性、关联性以及逻辑性的质控。同时,数据字典的同步更新机制不健全。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问题的对策建议
(1)树立正确认识。一是院领导加强对数据质量的重视。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对于医院医疗、运营、管理、科研等的价值,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智慧医院评价等政策为指引,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避免重应用、轻数据现象,通过提升数据质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二是医务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意识。数据质量是落实医疗业务监管的基础,加强日常数据的质量监测,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修正质控目标,是医疗业务监管的重要手段。
三是信息部门提升数据治理意识。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评价为契机,在系统建设与改造过程中重视数据的结构化与标准化处理,将原始临床数据进行治理和转化,使之转变为高维度、高质量的可用数据。
四是临床医技人员强化数据质量意识。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培训,促其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重视数据完整性、逻辑性、一致性,并以临床科研激励为支撑,使其充分认识到数据质量对于临床诊疗与科研的价值。
(2)构建全流程数据治理体系。
一是建立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标准。根据数据质量整合性要求联通各系统,打破电子病历系统、医嘱系统、检查检验系统、治疗系统、护理系统等的信息壁垒,提高各系统数据整合与利用效率。
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对录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重点关注数据质量必填性、关联性以及逻辑性质控。
三是完善数据字典的同步更新机制,保证各系统间及时更新,提升各系统关联性。
四是以《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为标准,定期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培训,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
(3)落实数据治理的PDCA循环。医院数据质量问题需要持续优化改进,在保证各系统功能完善的前提下,打破各系统间的“孤岛效应”,推进系统深层次、全方位应用。数据质量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应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对发现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寻找问题原因,对业务系统不断改进,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形成数据使用闭环,逐步提升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