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应改变医生晋升“唯论文”倾向,改进评审制度
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浙江省委会主委、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带来一份《关于改进临床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提案》。
罗建红表示,目前我国医生专业技术职务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四级,高级职称的评审标准都把科研项目和论文(甚至SCI论文)作为必要条件,而相对忽视了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能力等。晋升“唯科研”倾向,导致医生片面追求科研指标,而忽视了“治病救人”的职业本质。
为此,罗建红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医疗系统要破除“唯论文、唯科研”倾向。相关制度要明确规定不能把科研项目和论文作为临床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评估医生的临床服务能力、水平和贡献上。
第二、大学或医学院校对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员分类管理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确保医生职业基本制度有序运行基础上,系统架构临床科学研究体系,包括激励一部分医生临床和研究双轨发展成为医生和科学家等,促进临床医学高质量的科研创新。
第三、建议人社部改革专业技术职务体系,不搞“一刀切”四级制,建立更加符合医疗行业特征的技术岗位等级制。如,可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把医生的技术岗位类别和等级与职业训练、临床工作资历和考核直接关联起来,如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专科医师,同步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生薪酬待遇体系,摒弃额外评审带来的弊端。
第四、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医教协同的重要工作内容。改进和完善对大学和医院的评价,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标体系,切实体现对医生职业特征和基本权益的尊重,为医院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划重点
建议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呼吁,要加快完善我国医护人员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美“逆行者”提供支持保障。
从法规修订方面,张琳建议修订《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财金〔2004〕88号)中“仅能为医护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限制,让医院可结合广大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选择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产品和服务。
从制度完善方面,由于职业年金制度在各地的执行存在一定差异性,张琳建议推进各地加快建设待遇水平相当的编外医护人员年金计划,提升其保障水平。
从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方面,张琳建议出台政策,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保障。
划重点
加大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表示,建议提高防治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待遇,加大薪酬制度的改革。
划重点
提升医务工作者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
加大投入、力促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帮助医务人员实现“制度性减负”;
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技术性减负”;
精细化管理患者关系,重建医患和谐;
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充分享受政策与技术红利,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
划重点
加快高危功能医用机器人开发
医疗行业需要接触烈性传染病患者、放射性物品、医疗废物等,还面临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较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建议加快高危功能医用机器人的开发。
刘璠建议,由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著名高校、科研单位、医疗单位、生产企业等组成研发团队,充分发挥数字医学、智慧医学的高科技优势,重点研发医用机器人执行高危取样、检查、注射、放射性物品、污染物品、传染感染等物品的处置、物流,并在医务人员远程控制下完成高危环境下的复杂手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减少不必要的理化、生物病毒细菌等环境暴露。
划重点
呼吁《护士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护士法》立法的议案”。
为何提出推进《护士法》立法呢?宋静表示,
一方面,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护理在医护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援鄂的医护人员当中,护士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而且近距离接触病人的也是护士最多,有很大的工作风险。
另一方面,要稳定护理队伍,让优秀护士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离不开国家的重视。护理事业发展得强大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来做这个工作。
划重点
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提升
1. 重医德:将医德作为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内容,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
2. 重贡献:重视医学人才的实际社会贡献及口碑。
3. 重水平:重视其临床诊疗水平、实践操作能力。
4. 重效果:改变既往单纯以数量评价的导向,引入医疗质量终末指标。
5. 重创新:重视以改善临床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