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关于下达《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其中明确下达:
6.48亿元补助资金用于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
6.48亿元补助资金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司长秦耕近日表示,从“十二五”后期到“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目前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一个妇幼保健机构”。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年)》,2016至2018年,我国政府投资84.8亿元支持全国561个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加强资金配套,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而随着2019年6.48亿财政资金的投入,该领域的包括医疗设备在内的基础建设还在加大!
早在去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两项具体行动计划——《 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 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划定具体落实时间,明确未来3年重点加强妇科、儿科两大科室建设,建立细分临床重点专科,提升相关服务能力,并且明确优化诊疗资源配置,确保配齐相关设备!
|| 各省放大招:全面提升妇产科、儿科专科能力建设
国家版《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产科、儿科专科诊疗水平。综合性医院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重点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娩量较大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
并且明确要促进保健专科发展。不断提升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等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
这也意味着在妇产科、儿科保健相关的软硬件水平都将实现新的提升!
在甘肃省的《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依托已建设的75个县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加强人员、设施的配备,以县级薄弱学科建设为基础,在已建设的23个儿科、31个妇产科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县级医院妇产科、儿科薄弱学科建设,提升产科、儿科服务能力。
四川省《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 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就明确确保到2020年,95%县及县以上设产科、儿科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妇产科医院达到爱婴医院标准;80%设产科、儿科的中心乡卫生院达到爱婴卫生院标准,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健康目标。
|| 门诊也要配置B超设备!财政大力支持相关设备配置达标、优化
国家版《母婴安全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
而在各省发布的实施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必须保证相关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向贫困地区倾斜。
随着妇产科、儿科专科能力提升,医疗设备配置必然要进一步优化,需求也将大量增加!而更加智能化、便携的相关科室设备预计将会被重点考虑!
以下是最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明确必须配置设备清单